企业常见的内部员工泄密原因有哪些?
公司内部为什么会发生泄密行为?
离职跳槽——离职创业或者高薪跳槽,为了谋求更好的发展,有意识的窃密;
黑客入侵——基于报复、利益,黑客主动或被唆使窃取公司机密;
为谋私利——员工受到金钱诱惑出卖公司的机密文件;
商业间谍——竞争对手获取商业机密常用的手段;
无意泄密——员工使用计算机和互联网的过程中无意识的泄密。
公司如何做到数据防泄密?
域之盾系统 轻松实现单位内部文件自动加密保护,加密后的文件在单位内部正常流转使用。未经许可,任何私自拷贝加密文件外发出去,都将打开为乱码,无法使用!
对于发送给客户等第三方的文件,可实现控制打开时间和打开次数等防泄密参数!同时可设置对员工电脑文件自动备份,防止恶意删除造成核心数据的遗失!从源头防止企业核心文件被外泄!
禁止拷贝、打印、截屏 除了编辑保存的文件自动加密外,可以设置禁止拷贝文档内容、打印、截屏等。通过一系列的权限管控,可以很好杜绝内部人员的违规操作,从而减少数据泄密风险。
解密需审批 文件对外发送,必须经过管理员审批。经审批后,加密的文件才能解密。最大限度的防止数据泄密。
总结:企业核心机密文件保护,不能忽视人的作用,但也不能过分依赖人。人心难测,而且每个员工的道德水准、职业素养也不尽相同,好用的技术措施还是得用啊。结合文件防泄密保护策略,保障数据安全的同时,还能对内外部外发文件进行统一管理,提升时效性和可靠性。企业级的用户可以了解下中科安企系统,支持AD域和LDAP集成,支持私有化部署,希望对你有帮助。
杭州警方摧毁23个黑客团伙都是90后吗?
电商、互联网金融、云计算……金钱和信息从未像今天这样与互联网技术联系在一起,这也使“黑客”渐渐和网络犯罪联系在一起。
9月25日,杭州警方公布了一批典型的黑客类刑事案件:犯罪嫌疑人从制作、出售攻击软件并获利,背后有着完整的非法利益链;清一色的“90后”组建“黑客联盟”,最小的年仅18岁……
辗转30000多公里余杭公安捣毁网络非法利益链
用于实施网络攻击的手机软件
今年4月以来,崔先生所在的某网络公司,不仅直播平台服务器屡遭恶意攻击,还接到陌生电话敲诈。“许多用户反映无法正常登录,短短一个多星期就造成大约20万元左右的经济损失。”崔先生随即向余杭警方报警。
“通过数据分析,我们很快在云南丽江将犯罪嫌疑人王某抓获。”余杭公安分局网警大队副队长魏国说。据王某交代,他认识了一名QQ网友,花费120元买到了一款恶意攻击软件,之后就利用它攻击网络公司敲诈钱财。崔先生所在公司的服务器,便成了他的攻击对象。
随后,根据王某提供的该QQ网友信息,5月23日,余杭网警又在重庆江津抓获了犯罪嫌疑人刘某,并控制了其架设在境外的攻击网站。
经审查,从今年1月份以来,刘某通过网络租用境外云服务器、网上交易比特币等方式,购买执行攻击指令的服务器,并制成手机端应用供下载,在QQ群中吸引用户。用户完成注册、充值后,便可以对服务器发起攻击。截止今年5月25日,刘某的网站注册用户已达6700余个,仅五月充值完成的金额达32770.26元。
用于实施网络攻击的手机软件
警方对刘某架设的境外攻击网站进行数据对比,在前后3个月时间里,辗转杭州、云南、重庆、湖北等地,跋涉30000多公里,最终抓获犯罪嫌疑人金某、赵某等四人,他们均是通过购买刘某的攻击软件,对正常运营的网络公司进行恶意攻击,导致公司信息系统遭到破坏。
目前,刘某等6名犯罪嫌疑人已被余杭警方依法刑事拘留,案件正在进一步调查之中。
校友组成的90后“黑客联盟”被滨江警方一锅端
窝藏在居民小区的黑客窝点,像一个小型网吧
滨江警方公布的“黑客联盟”案件也很是令人唏嘘。2017年8月,6名犯罪嫌疑人因“非法侵入计算机系统窃取注册用户信息”,被杭州滨江公安分局网警部门抓获。令人意想不到的是,6人都是90后,最小的1999年出生,目前还是一位大一学生。他们多数是通过计算机培训学校认识,从最初的校友变为后来的“黑客联盟”盟友。他们的犯罪动机是什么?有人说是为了钱,有人为了报复,有人甚至纯粹为了好玩。
今年3月,滨江警方发现,一个来自滨江的IP地址在对国内某网站进行非法扫描。“显然,这是黑客所为。”滨江公安分局网警大队大队长金韬说。网警第一时间通知了该网络游戏公司。对方一查才发现有上万名游戏用户的实名注册数据被盗。
3月29日,滨江警方在杭州市滨江区一高档公寓楼盘内抓获嫌疑人三名,之后又辗转哈尔滨、河南等地,抓获了另外三名嫌疑人。
在对嫌疑人的设备开展详细检查后,警方发现他们的电脑中存放有专业的黑客技术工具,用以非法获取游戏网站的用户注册信息并出售获利,同时还大量抓取被非法控制的计算机信息系统(黑客们称之为“肉鸡”),范围遍布世界各地,数量庞大。
网络犯罪呈现三大特点
“网络犯罪的领域很广,从学校、医院,到游戏平台,不仅造成经济损失,也影响了企事业单位的正常工作。”杭州市公安局网警分局三大队大队长冯玮介绍,当前此类案件主要呈现以下三个特点:
一是黑客入侵网站非法窃取公民个人信息犯罪活动增多。部分犯罪分子通过使用黑客攻击程序、设立钓鱼网站等方式,对一些网络安全水平不高的互联网企业、网络服务提供商等实施网络入侵,非法窃取公民个人信息。
二是企事业内部人员非法泄露公民个人信息成为信息泄露主要源头。一些掌握公民个人信息的企事业单位由于落实相关法律法规不严格,内控责任制度不完善,使得部分行业“内鬼”有机可乘,致使公民个人信息被泄露。
三是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成为其他各类犯罪的上游犯罪。被窃取的公民个人信息经过加工、转卖,被大量用于诈骗、敲诈勒索、暴力追债等违法犯罪,特别是为诈骗分子实施精准诈骗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危害十分严重。
年轻人没有是非观念啊,把这个干劲用在正事上说不定还是人才呢。
黑客非法获取个人信息要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犯罪者需要承担网络入侵罪。
据报道,全国各地出现多起网络安全事件。比如日前广州天河警方通报称:近期警方在工作中发现,有人通过网络非法入侵学校、高校、教育机构内部网络通信系统和教育资源平台,非法获取、买卖公民个人信息及对公民个人信息的使用情况。目前警方已对相关人员进行刑事拘留。在互联网日益普及、信息化社会迅速发展的今天,随着各大互联网企业积极推动自身信息安全建设及管理力度的提升,“信息安全”这一概念已经成为了一种广泛使用于各行各业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概念。
入侵行为与损害后果
根据《刑法》第二百八十六条规定,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是指以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定罪处罚。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规定来看,“计算机信息系统发生泄露或者遭受破坏后,受害方请求计算机信息系统功能毁损赔偿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这里“计算机信息系统”包括计算机信息系统和计算机网络两部分。因此在互联网时代,对于入侵行为进行法律规定不会产生歧义。只要行为人以故意或者重大过失为目的,采用非法手段侵入计算机网络或其他具有独立功能的电子信息系统,就构成了入侵罪。
法律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八十六条规定:违反国家有关规定,侵入国家事务、国防建设、货币政策、金融管理、卫生健康等计算机信息系统,或者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前款规定的犯罪行为具有牵连关系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0条大神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