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电脑病毒甚至可以对核电站水电站进行攻击,这是真的么?
1、电脑病毒是可以攻击核电站或水电站的毕竟都是用微软系统的。
2、真的,已有在现实中实际发生的案例。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30周年纪念日当天,德国RWE电力集团说,旗下一家核电站的外网系统感染电脑病毒,得益于内外网隔离,没有对核电站安全构成威胁。
3、世界上首例通过网络攻击瘫痪物理核设施的事件是伊朗核电站震。
世界上首例通过网络攻击瘫痪物理核设施的事件是什么
伊朗核设施瘫痪事件是因为遭受了震网病毒病毒的攻击。震网病毒又名Stuxnet病毒,是一个席卷全球工业界的病毒。
木马病毒源自古希腊特洛伊战争中著名的“木马计”而得名,顾名思义就是一种伪装潜伏的网络病毒,等待时机成熟就出来害人。传染方式:通过电子邮件附件发出,捆绑在其他的程序中。
斯诺登事件具体讲就是一名美国中情局的职员,同时还负责美国国安局的一个秘密项目。
它可通过监测、限制、更改跨越防火墙的数据流,尽可能地对外部屏蔽网络内部的信息、结构和运行状况,以此来实现网络的安全保护。
伊朗核设施病毒进入物理隔离网络的关键是什么摆渡
导致病毒进入物理隔离网络的关键因素是震网摆渡。摆渡这种技术多于攻击物理隔离的内网。举个同类型但不完全贴切的例子方便了解。攻击伊朗核设施的震网病毒。
信刻—光盘摆渡机主要应用于各物理隔离网络间数据交换而开发出的数据导入/导出系统,使用光盘介质为载体,一次写入无法篡改。
利用带有全自动机械手臂的信刻光盘刻录摆渡系统,使用光盘进行数据的输入和输出,实现光盘在光驱、盘仓的自动流转,最终实现将数据从一个网络传递到另一个网络,两个网络之间严格物理隔离,单向摆渡。
(SCADA) 系统进行攻击,由于该系统在我国的多个重要行业应用广泛,被用来进行钢铁、电力、能源、化工等重要行业的人机交互与监控。 传播途径:该病毒主要通过U盘和局域网进行传播。历史“贡献”:曾造成伊朗核电站推迟发电。
对于锈湖根源ida的开采和利用,俄罗斯政府一直保持着高度的关注和控制。目前,俄罗斯政府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以保护这一地区的环境和资源,并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美国如何轰炸朝鲜核设施?看以色列两次空袭经验
以军战机F-15在上空掩护,F-16从2000英尺的高空对目标进行轰炸,在二分钟内将反应堆炸毁。2007年9月6日 以色列轰炸叙利亚核设施 2007年2月,一位伊朗将军投入美国中情局和以色列摩萨德的怀抱。
加强威慑、搅动局势 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伊朗和朝鲜地下核设施防护措施的不断完善,美军亟待提升其打击地下设施的能力,以维持美国在相关地区的压倒性优势。
行,不过美国人得像电影《新·哥斯拉》里对付怪兽一样……至少用B-2轰炸机丢一枚下面这样的穿透炸弹,才有可能实现。
据报道,美国公开表示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应对朝鲜的问题,朝鲜方面立刻做出反应,称自己可以应对任何战争。日前,朝鲜已经宣称将攻击目标定位驻日美军的基地。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很有可能先动手。
分钟内将反应堆炸毁。1980年6月7日以军战机F-15在上空掩护,F-16从2000英尺的高空对目标进行轰炸,在二分钟内将反应堆炸毁。1980年6月7日下午18时30分左右飞抵伊拉克即将要竣工的核工厂的上空。
所以美国并不十分在意。而伊朗不同,它是与美国国会最大势力犹太人的国家以色列争夺地区霸权的国家。所以,以色列不可能允许伊朗拥有核武器 来动摇它现在的地位。所以以色列通过美国国会这层关系来发出强硬的政策。
伊朗核设施瘫痪事件是因为遭受了什么病毒的攻击
1、世界上首例通过网络攻击瘫痪物理核设施的事件是伊朗核电站震。
2、主要是美国情报部门针对其设施多是西门子工业设备而研发的病毒。通过感染伊朗工程师插入联网电脑中的移动存储介质,然后再接入其物理隔离的核工业设施内网,病毒针对西门子的操作系统进行攻击,导致设施大量破坏。
3、震网病毒,瑞星公司监测到一个席卷全球工业界的病毒已经入侵中国,这种名为Stuxnet的蠕虫病毒已经造成伊朗核电站推迟发电,目前国内已有近500万网民、及多个行业的领军企业遭此病毒攻击。
4、最初,伊朗人不相信纳坦兹的问题是由计算机病毒引起的,因为核设施的计算机未连接到互联网。他们后来发现,唯一的可能性是秘密代理使用可移动存储介质将病毒复制到核设施的计算机上。
5、两款病毒类似,显示三种病毒可能“同宗”。网络分析专家认为,已形成“网络战”攻击群。“震网”病毒攻击的是伊朗核设施,“毒区”病毒攻击的是伊朗工业控制系统数据,而“火焰”病毒攻击的则是伊朗石油部门的商业情报。
6、已经造成伊朗核电站推迟发电,目前国内已有近500万网民、及多个行业的领军企业遭此病毒攻击。 这种病毒可能是新时期电子战争中的一种武器。震网病毒,截止2011年,感染了全球超过45000个网络,60%的个人电脑感染了这种病毒。
0条大神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