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语网站大全_阿拉伯网站攻击

hacker|
134

哪次战役断送了阿拉伯世界的版图扩张之路?

君士坦丁堡会战,拜占庭军队偷袭阿拉伯的军队火烧战船,在陆地上,由于气候条件和疫情的流行,阿拉伯军队的供应不足,最后被保加利亚人偷袭,受到了重创。

大唐、阿拉伯、吐蕃在中亚的争霸战,其关键在于对突厥人的控制

突厥与蒙古,是人类 历史 上影响力最大的两支游牧民族。其中,蒙古人征服的地域最广,突厥人对于中西亚的影响最深。

突厥人之所以没有像蒙古人那样建立幅员辽阔得大帝国,其直接原因便是运气不好。

与蒙古人崛起之时碎片化的亚欧大陆不同,突厥人势力最大之时,亚洲几乎同时出现了三大帝国,正是这三大帝国阻断了突厥人的征服世界之梦。

突厥人本是柔然的锻奴,其在公元552年攻灭柔然,成为大漠草原之主。

如果我们仔细看地图,突厥最盛之时其实与后来成吉思汗之时蒙古人的疆域相当,从我国东北一直延伸到了里海之滨。

我国隋朝之时,突厥一分为二,即西突厥和东突厥。史载东突厥:

事实上,隋唐之际包括李唐在内的各路势力几乎都接受了突厥可汗的封号,对东突厥称臣。

然而,巅峰时期的突厥人好运至此结束,公元7世纪的亚洲,大唐帝国在东、吐蕃帝国在南、阿拉伯帝国在西,三大帝国几乎同时崛起,完成了对突厥人的包围。

李世民,是我国唯一一位集一统天下、开疆拓土、开创盛世于一身的帝王。于是,遇到李世民的突厥人,覆亡的命运便无可避免了。

公元630年,李靖北上灭东突厥。

公元648年,李世民派唐军进入西域攻占龟兹国,设立安西四镇,控制了天山南北,重创西突厥。

公元657年,苏定方灭西突厥,大唐势力达到了咸海之滨。

那么,突厥人的命运就此终结了吗? 历史 从来没有这么简单,因为吐蕃人也进去了中亚。

唐高宗后期至唐玄宗即位这段时间,大唐政局动荡,经历了武周,韦后的宫廷之乱,不得不对外取守势。

公元682年,东突厥复国成功,史称后突厥,重新成为大漠之主。

与此同时,一统青藏高原的吐蕃帝国开始北上,攻入西域。

之后,安西四镇在大唐和吐蕃之间反复易手,武则天甚至一度打算放弃四镇,但最终在公元692年派王孝杰击败吐蕃,收复安西四镇。

西突厥汗国灭亡之后,其故地置昆凌、濛池两都护府,隶属于安西大都护府。其中,突骑施索葛莫贺部置鹿都督府﹐突骑施阿利施部置絜山都督府。

突厥,可以分为阿史那系王族和被征服的突厥别部。而突骑施,便是西突厥别部,其在西突厥灭亡之后逐渐强大起来,充当了大唐在西域与阿拉伯帝国、吐蕃帝国的雇佣军。

唐玄宗李隆基即位之后,大唐重新开始经营西域,对吐蕃和中亚都采取了攻势。

开元三年,公元715年,阿拉伯帝国与吐蕃联手,发兵攻打唐属国拔汗那,拔汗那王向大唐求援。

这一年,安西都护吕休璟在监察御史张孝嵩的劝说下驰援拔汗那,并与突骑施联合,大败阿拉伯、吐蕃联军。

这一战,标志着,大唐、阿拉伯、吐蕃三大帝国同时汇聚在了中亚:大唐在东、吐蕃在南、阿拉伯在西,而突骑施作为大唐的雇佣军某种程度上来说变成了大国崛起的踏脚石。

此时突骑施的首领是苏禄,唐朝封其为“左羽林军大将军、金方道经略大使”,但苏禄显然不甘心被大唐所利用,其在中亚地区不断击败阿拉伯帝国的军事行动不过是为了恢复当年的西突厥汗国,而这一点是大唐和阿拉伯人都不愿看到的。

于是,突骑施的强大在威胁阿拉伯人的同时,也开始变成了大唐在西域的隐忧。

为了兴复西突厥,苏禄开始与大唐的宿敌-吐蕃结盟,这更增加了唐朝的不满,大唐与突骑施的战事一触即发。

公元734年,突骑施的一个酋长与北庭都护府的官员发生了矛盾,于是突骑施转而出兵围攻疏勒,正式叛唐。

为了击败突骑施,唐朝决定与阿拉伯帝国联手,约定从吐火罗和勃达岭夹击突骑施。这一战,突骑施在东西两条战线全部战败。

之后,苏禄为了避免两线作战,遂向大唐谢罪请降,以集中力量攻击阿拉伯人。

但苏禄最终于737年被阿拉伯帝国呼罗珊的新总督阿萨德所败,并被下属莫贺达干所杀。

苏禄之死,标志着突骑施的巅峰时期已经过去,大唐逐渐恢复了对西突厥故地的统治,但也同时开始直面阿拉伯帝国。

公元747年,哥舒翰被李隆基任命为陇右节度使,主攻吐蕃东北边境;

同年,安西都护高仙芝长途奔袭勃律,击败吐蕃大军。

公元748年,高仙芝被任命为安西四镇节度使,勃律王和吐蕃王后被押至长安。

同年,北庭都护王正见捣毁突骑施设在碎叶城的牙帐。

公元749年,哥舒翰大败吐蕃,攻占石堡城。

公元750年,高仙芝再次在帕米尔高原击败吐蕃。

至此,大唐对中亚的控制控制力达到了巅峰,也将吐蕃压制在了青藏高原。

这一格局,即使在公元751年发生了怛罗斯之战也不曾改变,封常清依然可以在753年攻入大勃律,大唐实力丝毫不减。

然而,大唐确实是在巅峰时刻滑落,真正导致这一局面的是安史之乱。之后,封常清、高仙芝被杀,哥舒翰被安禄山所败,大唐陷入了近八年的内乱,而西域从此变成了吐蕃和回纥的争霸场。

安史之乱后,大唐退出中亚之争,而阿拉伯帝国也并没有实力攻占西域,因为吐蕃和回纥两大势力瓜分了西域,挡住了阿拉伯帝国的东进之路。

而突厥人之后变成了阿拉伯帝国制衡波斯人的砝码,并皈依了伊斯兰教。

最后,突厥人的另一支乌古斯部建立了塞尔柱帝国,而塞尔柱的一支又建立了奥斯曼帝国,在1517年之后成为了阿拉伯人的主人,长达四百年之久。

阿拉伯地区中有旭字的国家

阿拉伯地区中有旭字的国家

阿拉伯国家和地区共有22个,主要分布在西亚和北非地区。它们分别是:

1、巴勒斯坦、约旦、叙利亚、黎巴嫩、沙特阿拉伯、伊拉克、也门、科威特、阿联酋、卡塔尔、巴林、阿曼等12个西亚国家。

2、阿尔及利亚、摩洛哥、突尼斯、利比亚、苏丹、埃及等6个北非国家。

3、非洲西部的毛里塔尼亚。

4、非洲东部的吉布提、索马里、科摩罗。

阿拉伯国家是指以阿拉伯民族为主的国家。他们有统一的语言阿拉伯语,有统一的文化和风俗习惯,绝大部分人信奉伊斯兰教。

阿拉伯国家阿拉伯国家一般指以阿拉伯民族为主的国家。他们有统一的语言——阿拉伯语,有统一的文化和风俗习惯,绝大部分人信奉伊斯兰教。同时也是阿盟的成员国。阿拉伯国家包括埃及、叙利亚、苏丹、利比亚、突尼斯、阿尔及利亚、摩洛哥、伊拉克、约旦、黎巴嫩、沙特阿拉伯、也门、科威特、卡塔尔、巴林、阿曼、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索马里、吉布堤、毛里塔尼亚等亚非国家,总面积约1400多万平方千米,人口总数约1。

5亿。阿拉伯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古代文明,人民勤劳勇敢,具有反抗外来侵略的光荣传统。以盛产石油著称,当前局势不是很稳定。

拜占廷与阿拉伯的战斗过程是怎么样的?

公元7~11世纪,为争夺近东地中海区域和外高加索的统治权,拜占廷帝国同阿拉伯哈里发国家以及塞尔柱突厥人曾发生了多次战争。

7世纪前半叶,阿拉伯在穆罕默德领导下,凭借伊斯兰教的力量,在阿拉伯半岛形成统一国家。新兴的穆斯林国家为了扩张领土,开辟商路,掠夺财富,转移国内日益尖锐的阶级矛盾,开始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

阿拉伯国家兴起之时,拜占廷和波斯两大帝国由于长期战争而两败俱伤,都已无力抵御阿拉伯人的进攻。

633年,穆罕默德的军队开始向拜占廷统治下的叙利亚进军。随后,阿拉伯统帅卡利德、伊本、阿尔瓦利德于634年攻占了巴士拉,紧接着于635年攻占了大马士革。

阿拉伯军势如破竹,在接下来的几年里捷报频传。636年,阿拉伯与拜占廷的军队会战于约旦河支流耶尔穆克河畔,阿拉伯军获胜,乘势夺取整个叙利亚。637年,阿拉伯人征服耶路撒冷,蹂躏美索不达米亚,小亚细亚的大部分落入穆斯林国家之手。639年底,阿拉伯另一位统帅阿姆鲁对埃及突袭成功,一举攻克皮卢希恩,并于赫利奥波利斯(今开罗)完胜拜占廷军队,又以迅需不及掩耳之势征服巴比伦要塞,占领亚历山大。

自此,拜占廷帝国失去了埃及。

到7世纪50年代,北非部分省份如叙利亚、小亚细亚部分领地、上美索不达米亚、巴勒斯坦、埃及等地,都处于阿拉伯帝国控制之下。阿拉伯帝国的边境已推进到地中海沿岸。它建立了一支强大的海军,迅速占领了地中海几个有战略意义的岛屿,如罗得岛、克里特岛和西西里岛。至此,阿拉伯国家已控制了拜占廷帝国在近东的大部分领土。

阿拉伯人的进攻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659年,由于阿拉伯贵族内讧,其叙利亚将领穆阿维亚被迫与拜占廷缔约言和。661年,穆阿维亚击败正统哈里发阿里,以叙利亚为基地,建立倭马亚王朝,称穆阿维亚一世。在平定内乱之后,阿拉伯人又重新组织对拜占廷的进攻。

在拜占廷,阿拉伯人的进攻达到高潮。阿拉伯舰队渡过爱琴海,穿越赫勒斯滂海峡,进入马尔马拉海,在基齐库斯城建立军事基地。

673~677年,阿拉伯舰队几乎每年夏季都要由此出征君士坦丁堡,但是,君土坦丁四世从不敢轻敌,每次都做好充分准备,精心布置防卫,并采用一种叫做“希腊火”的液体燃烧剂,成功地摧毁了阿拉伯舰队,保卫了君士坦丁堡。

677年6月,阿拉伯舰队被迫撤离君士坦丁堡,在途经小亚细亚以南海面时,遇到风暴袭击,又遭拜占廷舰队的阻截,在双重打击下,阿拉伯舰队几乎全军覆没,陆军在小亚细亚也遭到惨败。678年,交战双方签订《三十年和约》,阿拉伯国家被迫向拜占廷纳贡。

在北非,阿拉伯军队的进展颇为顺利,697~698年夺取迦太基,结束了拜占廷对北非的统治。

717年,阿拉伯人又卷土重来,从水陆两路再次发动对君士坦丁堡的进攻。阿拉伯在精心准备后,组成了庞大的队伍,其中陆路多为骑兵和骆驼兵,号称12万人,越过小亚细亚,渡赫勒斯滂海峡,抵阿拜多斯城(今埃杰阿巴德),进入欧洲大陆,包围色雷斯;水路有战舰1800艘,从叙利亚和埃及出发,驶向博斯普鲁斯海峡;同时,还有各载100名重装士兵的大型战船20艘,以备登陆。拜占廷伊苏里亚王朝的奠基者利奥三世组织反击,他一反历任拜占廷军事指挥的消极防御战略,采用诱敌深入的方针,下令拆除港口的铁链,任阿拉伯舰队驶进港湾;然后,出其不意地以火箭、火船、火矛、“希腊火”实行袭击。阿拉伯舰队一时间方寸大乱,在熊熊烈火中几乎全军覆没。陆路的一支情况也大为不妙,由于阿拉伯士兵不耐严寒,且供给不足,时疫流行,战斗力锐减,被利奥三世收买的保加利亚人的进攻所重创。另两支运送士兵、武器和粮食的阿拉伯舰队也没有逃脱被攻击的命运,亦被击溃。历时13个月的君士坦丁堡会战,以拜占廷的大胜而画上了句号。君士坦丁堡会战之后,拜占廷开始向小亚细亚和叙利亚等地展开全面进攻,战局瞬时逆转,拜占廷转为战略进攻,阿拉伯转为战略防御。

阿拉伯人可谓是连连败退,746年,在塞浦路斯附近的大海战中,拜占廷击溃了约一千艘战舰的阿拉伯舰队,夺回塞浦路斯。

8世纪后半期,拜占廷在小亚细亚屡获胜利,把阿拉伯人驱赶到小亚细亚东部。虽然在一些小城市的争夺中,拜占廷常得而复失,但毕竟重振了“帝国”的声威。

此时的阿拉伯帝国是内忧外患,对外战争连连受挫,势力范围逐渐缩小,于内也是危机重重。750年,阿拉伯帝国内部矛盾激化,阿拔斯王朝取代了倭马亚王朝,迁都巴格达。此后,拜占廷同阿拉伯的争夺重点,主要在小亚细亚和美索不达米亚、黑海沿岸、地中海东部和意大利等地,战事依然连绵不断,但规模不大。

9~10世纪,阿拉伯帝国内部各族人民纷纷起义,国势渐衰。拜占廷马其顿王朝乘势收复了两河流域平原、克里特岛、塞浦路斯、安条克、埃德萨、大马士革、贝鲁特及叙利亚其它地区,重新在东方获得优势,成为名副其实的“基督教东方前哨”。

沙特等四国与卡塔尔断交 究竟都在指责啥

沙特与卡塔尔断绝外交关系,本次绝交事件闹得有点儿大,除了阿联酋、埃及、巴林在第一时间响应外,随后又有多个国家加入了断绝外交关系的行列,公开的原因之一是,不愿意与支持恐怖组织的邻居进行往来。

这事情的缘由其实是发生在5月,导火索是卡塔尔埃米尔Sheikh Tamim bin Hamad al-Thani在某校毕业仪式时表示,卡塔尔与特朗普政府在某些外交政策上分歧严重,而特朗普能否继续担任美国总统存在不确定性。同时,又认为伊朗有能力协助保障海湾地区的安全与稳定,并承认什叶派共和国为伊斯兰世界中的重要力量。还称应当与以色列建立外交关系,哈马斯应被视为巴勒斯坦人民的真正代表。要说演讲确实是个技术活儿,虽然讲的时间不长,但能把该得罪不该得罪的都得罪了一遍,也是要有真本事的。中东这地方本来就情况复杂,大家能过上太平日子都要谢天谢地,结果这话一说,立马就乱了套。

虽然卡塔尔官方通讯社立即洗白,称“埃米尔所发布的言论是不明身份组织刻意伪造并利用黑客攻击QNA网站对外推送”,但大家普遍认为这不明身份组织可能挺容易搞明白。

沙特和阿联酋的反应也很快,先是全面屏蔽了著名的半岛电视台,接着又把卡塔尔的纸媒和《Middle East Eye》等网站也一并关之门外。

沙特的表现尤其愤怒,其大穆夫提(伊斯兰教法说明官)及其所属的al-Sheikh家族发表公开声明称,卡塔尔王室家族并非“瓦哈比主义”运动创始人的后裔,而是刻意篡改伪造了有关材料。这算是从人家底儿上整材料了。

6月3日,压倒骆驼的稻草出现了。半岛电视台表示获得了黑客组织“全球解密(Global Leaks)”所发布的大量文件,发现其中含有大量阿联酋驻美大使的电子邮件,并牵扯到中东、美国和巴解组织等一大票的人和事。6月5日凌晨,沙特等四国正式宣布与卡塔尔断绝外交关系,同时沙特、巴林和阿联酋政府要求境内所有卡塔尔籍普通公民于14天内离境,卡塔尔驻当地外交官须在48小时内离境。正在也门执行武装作战任务的阿拉伯联军指挥部也对外宣布,由于卡塔尔长期以来向基地组织和伊斯兰国提供了支持,破坏了海湾乃至阿拉伯国家打击恐怖主义的集体行动,所以立即中止卡塔尔参与联军的资格。

说起来,沙特与卡塔尔不是第一次断交了。2014年闹过一次,持续了大约8个月,阿曼和科威特都当过和事佬,最后似乎是卡塔尔低了头,沙特大哥也就豪迈地大手一挥,就此作罢。

这一次沙特的反应远比上一次激烈,除了公开断交,还联合了其他几个国家对卡塔尔的海陆空运进行限制。航空方面,倒霉的卡塔尔航空去年还在大量地增加短途航线,原本是要在中东地区大展鸿图的,结果现在突然被大量的退票与改签搞得鸡飞狗跳,这边气还没喘匀呢,忽然又收到了沙特的一纸通知,吊销在沙特的营业执照,直接扫地出门。

海运方面,卡塔尔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气出口国,虽然中东地区的采购量不大,但传统的航线运输确实被人卡着脖子。还有货物进出口,也都没有如从前一样靠停其他国家的口岸,颇费周折。

相对于货运,卡塔尔的老百姓其实更在乎吃穿用。而卡塔尔的食品及日常用品,大约有40%是从沙特走陆运过来的。现在这些卡车都停在那边等消息,也难怪卡塔尔境内的超市出现了恐慌性扫货。

中东的银行对这事儿比一般人要关心。毕竟,在6月8号之前,卡塔尔是拿着标普AA评级的,这在GCC国家里也绝对是个好苗子。美军最大的海外军事基地也在卡塔尔落户,意味着此前抱大腿的功夫也不错。不客气地讲,这边大大小小的银行,可能多少手里都拿着些卡塔尔的货。相对于亚洲,欧洲的银行机构对于卡塔尔也更熟悉一些,这也是为什么事件出来之后,欧洲与美国市场对卡塔尔的债券交易量比亚洲多些的原因,当然,他们的关注度也更高。

对于中东很多银行的交易员来讲,这事情发生得太不是时候了。现在是斋月啊,大白天里要不吃不喝地研究卡塔尔,还要写报告,做汇报,算风险暴露与损益,为了精神上顶得住 ,只能晚上拼命吃饭,凌晨猛灌咖啡。再加上金融圈子里从来就不缺少传言,更是搞得某些不交易会死星来的交易员眼睛红得比兔子还厉害。比如金融时报的报导称,事件的原因是因为卡塔尔的皇室成员在打猎时被恐怖份子绑架,并被勒索了10亿美元。

犹太人和阿拉伯人在历史上有什么恩怨?

犹太人与阿拉伯人的恩怨的由来

详细:

美国受到阿拉伯恐怖分子的攻击,使阿拉伯回教极端势力与美国结怨的以巴冲突成为新闻的焦点之一。很多人不明白美国为何要“偏袒”以色列,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冲突又由何而来?

说来话长,这要由犹太人的复国运动(也称锡安山运动Zionism:锡安山位于耶路撒冷,相传古犹太国王大卫在锡安山建犹太教圣殿,现遗址只有一段哭墙。锡安山被犹太人视为圣山,因此成为犹太人复国的象征。)说起。

犹太人被迫害了一千多年

犹太民族是一个相当古老的民族,大概也是人类历史上命运最悲惨的一个民族。世人知道二战时希特勒屠杀600万犹太人,但很少人知道在此之前犹太人已被迫害了一千多年,对他们的屠杀已不知有多少次。复国是他们在绝望中最后的自救之道。犹太人是在公元2世纪被罗马帝国大屠杀150万人亡国后被驱逐出巴勒斯坦,开始流散在欧洲各国。

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本是同源宗教,三教都崇拜同一个上帝。但自中世纪开始,在漫长的一千多年间,犹太人被欧洲基督教社会视为异教徒和杀基督者而遭到歧视、隔离,一波又一波的反犹浪潮以及一次又一次的大屠杀。当时的犹太人等同贱民,被视为“道德上的麻疯病患者”,不得与基督教徒混杂,被强迫集中在犹太人贫民区“隔都”(ghetto)实行圈禁,有的国家甚至规定犹太人外出必须配戴醒目的黄色标章加以羞辱和隔离。

法国大革命首次解放犹太人

犹太人第一次解放是18世纪的法国大革命,基于平等、自由、博爱的精神,法国犹太人首次获得平等的公民权利,然后拿破仑大军打破了西欧各国的犹太隔都,解放了犹太人。但法国革命后,反犹太主义在欧洲又卷土重来,德国各邦、奥地利、意大利等国取消了拿破仑时代给予犹太人的权利,一些国家的犹太人又被赶进隔都。当时德国一位反犹太主义者公开鼓吹说,犹太人应该被彻底灭绝,将他们的女人送进妓院,把他们的孩子卖给西印度的英国人做奴隶。而在东欧犹太人处境始终未获改善,在19世纪上半叶,俄国掀起一场德国纳粹之前最大规模的反犹太屠犹太狂潮,波及波兰、罗马尼亚和奥匈帝国,犹太人血流成河。历史学家指出,这场“屠犹太运动”共杀害了数以万计的犹太人。

正是这一场大屠杀促成犹太人复国主义的兴起。当时一批俄国犹太知识分子著书立说,指出犹太人要获得彻底解放,不能再寄人篱下等待寄居国的统治者施予解放,要实行自我拯救,必须建立自己的民族国家。但当时境况较好的西欧犹太人精英分子则主张融入欧洲主流社会,他们纷纷改信基督教,以获得进入欧洲文明的入场券。如德国著名犹太诗人海涅在经过痛苦的挣扎后,皈依了基督教。不过后拿破仑时代残酷的现实很快使许多精英分子融入欧洲的希望破灭,犹太复国运动遂获得壮大,并产生了“犹太复国之父”西奥多·赫茨尔(Theodor Herzl)。

赫茨尔是维也纳的名作家和记者,出生匈牙利犹大富商家庭,本来他已自视为已被欧洲同化的“半个犹太人”,但1894年发生在法国的犹太上尉军人德雷福斯被诬以叛国罪判终身监禁的大冤案改变了他。虽然有良心作家佐拉仗义执言,高呼“我抗议”,但审案期间全法弥漫一片“杀死犹太人”、“犹太人滚出去”的叫嚣。前往法国采访的赫茨尔亲眼目睹此一幕深受刺激,他痛心地感到这一切竟发生在“现代的文明的法国——在人权宣言发表一百年后的法国。”他认为既然当时欧洲最倡言博爱的法国都如此,则欧洲已非犹太人的长居之地,犹太人的唯一出路只有返回巴勒斯坦,建立自己的民族国家。在赫茨尔的努力游说下,成立了世界性的犹太复国运动组织,赫茨尔任主席。直到他1904年去世。

犹太复国运动虽然声势壮大,但犹太人内部对复国仍然意见分歧。希特勒上台后对犹太人种族灭绝式的大屠杀,终于使得最后一批欧化派的犹太人都成为狂热的犹太复国主义者,包括爱因斯坦、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弗里茨·哈伯、著名画家利伯曼。这些犹太精英享誉世界,但纳粹上台一样遭到迫害,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甚至被斥为“犹太人的物理学”,到1945年,全世界几乎所有的犹太人都聚集到了犹太民族主义和锡安主义的大旗下。

用中国的政治术语来说,犹太复国运动就是犹太人反压迫求解放的运动。因此中国舆论对犹太复国运动都是同情支持的。孙中山1920年曾致信犹太复国运动领袖说,“我对这场运动——当代最大的运动之一满怀同情之心,所有爱好民主的人士,对于复兴你们伟大而历史悠久的民族必然会给予帮助和支持。”在中国抗日战争期间,中国一些政要甚至提到要在中国划出一块土地捐给苦难的犹太人作为犹太区民族家园。

战后犹太人被屠杀真相震惊全世界,唤醒了世界的良心,除阿拉伯国家,全世界都支持犹太人建国,包括战前曾坚决反对的苏联。1947年11月29日联合国通过巴勒斯坦地区分建犹太国和巴勒斯坦国的决议。

犹太人要建立自己的民族国家,建在什么地方,最初是有好几种选择:回巴勒斯坦,在东非乌干达或南美阿根廷建立新国家,但在1904年第六次世界犹太复国大会上最终选择了返回故土,这些建国之父当时绝没想到,他们的新国家将会同四周的阿拉伯邻居陷于长达近一个世纪而仍看不到出路的暴力冲突之中。

与阿位伯人本是同血缘

犹太人与阿拉伯人本是同血缘的阿拉伯半岛闪族人,排犹太主义这一词实际也包含排斥阿拉伯人在内。在漫长的中世纪时代伊斯兰教徒远比基督教宽容,在伊斯兰统治的地方,犹太人被视为大卫王的后裔而很少受歧视,留在故土的犹太人和伊斯兰教徒一直和平相处,很少纠纷。历史在19世纪犹太复国运动兴起时,巴勒斯坦是土耳其奥斯曼帝国的一个省,多数居民是伊斯兰农民,在城市有一部分阿拉伯基督教徒和土生犹太人。这时移民巴勒斯坦的,主要是处境险恶的东欧犹太人,由犹太复国运动成立的基金会为他们出资购置土地,助他们安家乐业,他们与阿拉伯邻居尚相安无事。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后,英国托管巴勒斯坦,1917年,英国外相贝尔福代表英国政府致函犹太复国领袖,支持犹太人建国。此称为贝尔福宣言,是犹太人复国获承认的第一份国际文件。但随着欧洲犹太人源源不断移入,以及犹太人定居点经济的发展与繁荣(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巴勒斯坦已成为中东经济最发达的地区),造成犹太移民与阿拉伯伊斯兰教徒的矛盾也开始浮现。1920年首次发生阿拉伯人反对犹太人的骚乱。但在希特勒上台之前,犹太人移民巴勒斯坦人数并不多。

希特勒上台的犹太难民潮

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犹太人在欧洲面临灭族大祸,这时前往巴勒斯坦的已不是移民,而是逃命的难民。这是世界近代史中的首次大难民潮。但当时英国在阿拉伯国家的压力下,反而对犹太人移民巴勒斯坦和购置土地安家定居作了严格限制。甚至有一个巴勒斯坦回教领袖哈贾·阿明·阿尔·胡桑尼跑到德国,与要置犹太人于死地的希特勒谈判巴勒斯坦前途。但全世界犹太人组织和欧洲人道团体伸出援手,帮助犹太难民以各种方式逃亡到巴勒斯坦。有许多犹太人是穿过重重关卡,翻越阿尔卑斯山,千里跋涉到西欧海岸,再坐船横渡大洋到巴勒斯坦。我看过一部记录片,这些犹太难民抵达巴勒斯坦时,英军不准他们上岸,用水龙头冲他们,有人即冒险跳水游向岸边。其景真是甚为凄惨。第二次世界大战,全欧洲有600万犹太人被屠杀,占整个欧洲犹太人的二分之一。战争刚结束时,许多犹太人仍关在集中营,有的波兰犹太人曾尝试返回故居,但竟然遭到邻居的冷眼排斥,有的甚至被邻居杀害。战前波兰有300万犹太人,死于集中营的就有150万之多,战后波兰犹太人已所剩无几。

建国次日阿拉伯五国宣战

1948年5月14日英国托管结束,犹太人的以色列按联合国决议,宣布正式建国。当时尚在延安的中*共表示支持,华北解放区的《冀中导报》社论为此欢呼道,“定名为以色列的新犹太国家,于14日宣告成立,两千年来没有祖国而到处流浪受着侮辱与屠杀的犹太人民,他们要求建立犹太国家的愿望,开始实现了。”但阿拉伯国家则拒绝承认。以色列立国的次日,黎巴嫩、叙利亚、约旦、埃及和伊拉克五个阿拉伯国家组成盟军向以色列宣战,要将这个新国家从地图上抹去。但结果是以色列战胜,占领了大片阿拉伯人土地,96万巴勒斯坦人逃离家园。这就是第一次中东战争,以巴冲突的开始,也是巴勒斯坦难民的由来。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前后共打了五次中东战争,三次由以色列发动,两次由阿拉伯国家发动。每次战争都是以色列胜利,占领更多的土地,制造更多的难民,双方的你不仁我不义也产生了更多仇恨。

历史告诉我们:一,首先违反联合国决议的是阿拉伯国家。整个阿拉伯世界始终不承认以色列的生存权,二战后兴起的泛阿拉伯主义一直要把以色列这个阿拉伯世界中的异族国家连根拔掉;二,激进的回教组织甚至用恐怖手段阻挠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和解。

1978年埃及总统沙达终于正视阿拉伯人在巴勒斯坦必须与犹太人和平共处的现实,与以色列签署大卫营和平协定,承认以色列国。以色列则以土地交换和平,向埃及交还了占领的西奈半岛。但理性的沙达竟因此在1981年被激进的阿拉伯人行刺杀害。一些中东专家认为,以色列在以巴冲突中强悍无比,坚持以暴易暴,常发动先发制人的战争,大概是它能在充满敌意的阿拉伯汪洋大海中,屹立半世纪而未致倾覆的因素之一。

美国是第二个犹太家园

另一个因素就是美国因素。20世纪前欧洲是犹太人的主要家园,有1200万犹太人。目前,全世界的犹太人则主要分布在以色列(2001年统计约500万)和美国(美国90年代统计有600多万犹太人,甚至超过以色列),可以说美国是犹太人第二个民族家园。这就注定了美国在以色列冲突中感情的偏向。这种偏向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天性,就像中国人特别关注海外华人的命运一样。

犹太人17世纪开始移民美国。在旧大陆他们受迫害欺凌,在新大陆的自由主义气氛中,他们获得了平等的公民权利。美国国父华盛顿曾明确向犹太人社团表示,他反对排犹太主义(anti-semitism),他说,“我们不赞许偏执行为,也不帮助迫害者”。因此美国成为除巴勒斯坦外欧洲犹太人逃离迫害寻求自由的另一个新天地,而且是犹太复国运动兴起之前的唯一逃亡之所。19世纪上半叶德国犹太诗人海涅即力倡犹太人移民美国。他说,为了所有热爱自由的人民,包括犹太人,美国必须成为逃离欧洲压迫的人的避风港。

19世纪来自捷克波希米亚的犹太教改革派领袖以撒克·怀斯刚到美国就爱上了这个国家,对美国的自由和机会平等赞不绝口。他说美国就是犹太人的锡安山,华盛顿就是犹太人的耶路撒冷。

因此,随着旧大陆每次出现反犹太高潮,就会出现犹太人向新大陆移民的大浪潮。虽然美国社会也泛起过反犹太的波澜,但总体环境是宽容的,自由的,犹太人在此安居乐业,通过他们的奋斗和智慧,在公平的机会下不但融入美国主流,还在各行各业取得了杰出的成就。|今天一些欧洲左派指摘美国在以巴冲突中偏袒犹太人。但他们是否思考过一个相反的问题;被欧洲驱逐的被迫害民族为何在美国得到了自由和尊严? 世人只说以色列霸道,但在浩瀚的充满敌意的阿拉伯世界,仅第一次中东战争向以宣战的阿拉伯五国人口已上亿,而且还有不少不惜玉石俱焚,要杀尽犹太人的回教极端分子,500万犹太人内心的安全恐惧又有谁知。而且以色列虽然坚持以暴易暴,但很少不分青红皂白地滥杀无辜。如在最新一轮以巴冲突中,以色列在遭到自杀炸弹攻击后向巴勒斯坦武装炮击报复时,还事先广播通知附近居民疏散。

如果历史可以重写,我想犹太人选择返回巴勒斯坦复国,真是选错了!早知今日,他们真该截断了魂牵梦绕的故国之思,举族投奔到能善待他们的新大陆。如是,他们还会有长达半个世纪做不醒的恐怖恶梦而要武装自己吗不错,美国长期支持以色列。但如果不支持,以色列岂不是在阿拉伯汪洋大海中的孤岛上早被回教大军踏平了吗?

以巴冲突是美国背负的一个十字架。美国维护以色列,但也几十年不锲不舍地调停中东和平,以埃1978年和解,以色列与巴勒斯坦1993年签署和平协定,互相承认,都是美国调停结果,在美国淌这个半世纪浑水的时候,世界其他大国做了什么,以巴问题的始作俑者欧洲又做了什么如今以巴双方已回到1947年联合国的分治决议的基本面。半世纪的争执和冲突只是白白流了无数人的鲜血,但要消除积压了整整一个世纪的仇恨则路仍漫长。

或许在长达一千多年的迫害中,犹太人养成了深重的民族悲情,强烈的被包围感和被迫害感而对身边的敌意过度刚性反弹,以至缺乏柔性的手段和妥协的智慧,在强调自身生存的安全时却忽视了他人的生存权利。这次美国遭恐怖攻击,六千多人罹难,他们的血也可以说是为以色列而流,鲜血能否让这个苦难深重而又高度智慧的民族获得新的启示?犹太人从来恩怨分明,对美国为他们作出的牺牲他们将何以为报?

0条大神的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