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病毒等网络攻击的作战效果_计算机病毒攻击网络设备吗

hacker|
179

计算机病毒的危害?

1.攻击系统数据区。包括硬盘的主引导扇区、分区引导扇区、文件分配表和文件目录表,使系统无法启动。例如:磁盘杀手病毒(D1SK KILLER),内含计数器,在硬盘染毒后累计开机时间48小时内激发,激发时屏幕上显示Warning!Don’t turn off power or remove diskette while Disk Killer is Prosessing!”(警告!D1SK KILLER工作,不要关闭电源或取出磁盘),硬盘数据被改写,系统无法正常启动。

2.攻击文件,包括可执行文件和数据文件。震网病毒又名Stuxnet病毒,是一个席卷全球工业界的病毒,世界上首个网络“超级武器”。Stuxnet病毒已经感染了全球超过45000个网络,伊朗遭到的攻击最为严重,60%的个人电脑感染了这种病毒。这种名为Stuxnet的病毒已经造成伊朗核电站推迟发电,目前其国内已有近500万网民、多个行业的领军企业遭此病毒攻击。

3.干扰键盘、喇叭和显示屏幕。

4.侵占系统内存。

5.攻击硬盘。一种被命名为“鬼影”的电脑病毒,寄生在磁盘主引导记录(MBR),即使格式化重装系统,也无法将该病毒清除。当系统再次重启时,该病毒会早于操作系统内核先行加载。而当病毒成功运行后,在进程中、系统启动加载项里找不到任何异常,病毒就像“鬼影”一样在中毒电脑上“阴魂不散”。

6.干扰打印机。

7.破坏主板。CIH病毒掀起了不小的波澜。以前的各种病毒最多只能破坏硬盘数据,而CIH却能侵入主板上的Flash BIOS,破坏其内容而使主板报废。

8.干扰计算机系统的运行,使运行速度下降。

9.攻击网络。“网游大盗”、“熊猫烧香”、“德芙”、“QQ木马”、“灰鸽子”等以盗取用户密码账号、个人隐私、商业秘密、网络财产为目的的木马病毒越来越多地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您!

网络型病毒与计算机网络安全分析

网络型病毒与计算机网络安全分析

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它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网络型病毒与计算机网络安全分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随着网络型病毒的自我完善,对计算机网络造成的破坏越来越严重,将网络型病毒的种类进行一定的研究,可以更好的提高计算机网络的安全。那么,网络型病毒是怎么影响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呢?

摘要: 文章主要针对网络型病毒与计算机网络安全进行分析,结合当下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为现状,从网络型病毒的特征、网络型病毒的传播形式、计算机网络安全防护方式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与探索,主要目的在于更好的推动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发展。

关键词:网络型病毒;计算机网络;网络安全

随着我国科技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更好的推动了计算机网络的普及。更好的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在一定程度上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也逐渐被人们所关注。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离不开计算机技术,在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时网络型病毒也随着产生,进一步对计算机网络安全造成威胁。如何对网络型病毒进行防护好与治理成长为了计算机网络安全的主要问题。

1、网络型病毒的体征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病毒也相继诞生。

计算机病毒的形成主要是人们编写的相关计算机程序,并具有极强的破坏力。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计算机病毒也在不断地完善与进化。

随着第一例计算机病毒的爆发,对网络造成了严重的破话,大面积网络的瘫痪与数据盗取给人们的经济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在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下,传统的计算机病毒也发生了重大的改变,一种网络型病毒被发现,它具有着以往计算机病毒的相关特点,对计算机网络的破坏更加严重。

网络型病毒也有许多的种类,在没有计算机网络是他们往往潜伏在电子设备中,并不会其进行攻击。

网络型病毒以其独特的传播方式使其具有极强的隐蔽性,几乎可以隐藏于任何文件或程序中。

同时也有的网络型病毒是独立存在的并不隐藏于文件程序之中。

但它们都具有极强的破坏性,对用户的计算机网络设备进行破坏并对用户的相关信息进行盗取或篡改,严重威胁用户的经济安全。

由于网络型的种类过于庞大与复杂并具有极强的隐蔽性,加大了人们清理病毒的难度。

有些网络型病毒的主要功能则仅是对用户的计算机系统进行攻击,并不去盗取用和的相关信息。

这种类型的病毒通过扫描系统的相关漏洞发起对网络设备发起攻击,使其系统发生瘫痪。

大多数网络型病毒主要是相关违法分子为盗取、篡改客户的信息数据使用的程序。

随着计算机网络在我国的普及,我国也曾发生过多起大规模的网络型病毒爆发事件,并对我国网络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2、网络型病毒的传播形式与分类

2.1网络型病毒的种类

随着网络型病毒的自我完善,对计算机网络造成的破坏越来越严重,将网络型病毒的种类进行一定的研究,可以更好的提高计算机网络的安全。

但是由网络型病毒的特殊性,网络病毒的种类界限也相当模糊。

在对网络型病毒的种类进行确定过程中,人们在对网络型病毒的种类确定过程中经常根据其使用的平台、传播的形式等对进行分类,不能对网络型病毒进行有效科学的种类确定。

在对其种类进行确定时应根据其攻击的方式进行种类的确定可以更好的对其进行预防,提高计算机网络安全。

以这种方式进行种类的确定可将网络型病毒分为木马病毒与蠕虫病毒两大种类。

蠕虫种类的病毒是计算机网络中最常见的'网络型病毒,也是破坏最强的。

蠕虫病毒主要是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传播与自我复制,几何可以隐藏与任何软件程序之中。

最早的蠕虫病毒的只有在DOS环境中,在屏幕上出现类似蠕虫的东西对计算机网络设备进行攻击。

蠕虫病毒利用自身的编程数据可以在传播过程中进行自我复制的传播或只将自身的某种功能传播到其他电子网络设备上。

同时蠕虫种类的网络型病毒并不用将自己隐藏的其他软件程序中。

这种类型的病毒主要有两种运行程序,程序在计算机网络设备上运行就主动的对设备的相关文件进行扫描,通过漏洞与病毒植入者进行联系,盗取被害者的相关信息。

曾爆发的“尼姆亚”病毒就属于蠕虫病毒的一种。

同时2007年在我国大规模爆发的“熊猫烧香”也属于蠕虫病毒。

他们都是通过系统的相关漏洞让计算机网络设备自行对网络进行连接,将用户的个人信息进行网络的共享,为用户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网络型病毒的另一种类木马病毒,人们都应该十分熟悉。

木马病毒的运行过程中主要是通过网络等途径向用户的网络设备中植入木马的服务器部分,然后通过对控制器部分的操作对用户网络设备的信息进行盗取与篡改。

木马病毒在用户网络设备上运行时通常在暗中将数据传送出去。

木马病毒是不能自己独自运行的,他需要对用户进行一定的吸引与诱惑,可能是一个小游戏或有趣的文件,在用户打开时木马病毒开始进行信息盗取与破坏。

2.2网络型病毒的传播形式

网络型病毒在传播过程中主要利用信息数据传送的方式进行传播。其中主要是通过ElectronicMail(电子邮件)以及网页进行传播。网络型病毒在通过ElectronicMail传播时通常隐藏在附件之中,在用户对附件进行下载时病毒才会开始运行。也有些发展完善的网络型病毒直接依附在电子邮件之上,在用户打开邮件的一瞬间进行破坏。

相关黑客在编写病毒程序过程中经常利用及脚本来编写病毒程序。通过脚本更好的对病毒程序进行完善,使其具有主动传播的能力。Dropper.BingHe2.2C、Dropper.Worm.Smibag都是通过这种形式进行传播的网络型病毒。

同时在用户浏览网页过程中,一些网页为了更好的吸引用户的注意力都会在网页中加入某段的程序,这段程序正式网络型病毒的主要隐藏目标。用户在浏览网页时如果打开这种程序网络型病毒就会进行破坏。

3、提高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方法

3.1建立依附于文件病毒的处理方法

网络型病毒在传播过程中出了在电子邮件以及网页传播之外还依附隐藏与相关的文件之中进行传播,在用户点开文件后病毒开始运行并对用户的信息进行盗取与破坏。用户应该建立对这种病毒检测杀毒程序,在遇到病毒时可以之间将病毒进行粉碎处理,更好的提高计算机网络的安全。

3.2计算机网络工作站保护技术的提升

随着人们对网络安全问题的重视,如何更好的提高计算机网络安全成为了有待解决的主要问题。计算机网络工作站保护技能的提升,可以很高的提高计算机网络安全。

在网络型病毒越来越完善的今天,其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大规模的传播,对我国的计算机网络产生影响,如2007年的熊猫烧香以及尼姆亚的传播都对我国的计算机网络造成严重破坏。计算机网络工作站保护技术的提升可以更好阻碍相关病毒的传播。

计算机网络工作站在提升保护技术过程中可以进行反病毒软件的安装使用。积极的对计算机网络工作站的情况进行检测,更好阻碍病毒的传播。同时还可以利用病毒防护卡对病毒的传播进一步的进行阻碍,防止计算机网络受到网络化病毒的攻击,提高计算机网络安全。

但在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的推动下网络型病毒也在不断的完善。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应该不断的对病毒防御卡进行升级优化,使其可以更好的对病毒进行过阻碍防护。

计算机网络工作站在防护病毒时还可以利用相关病毒防御芯片,并将其与计算机进行结合更好的发挥其真正的作用,对发展的病毒进行粉碎性处理,使计算机网络在运行过程中更好的对网络病毒进行防范。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网络型病毒不断的进行优化,网络型病毒以其特殊的传播性与强大的破坏性严重的威胁着计算机网络安全,人们通过对病毒攻击的方式对病毒进行种类的确定,并通过科学的技术方法提高计算机网络安全,促进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姚渝春,李杰,王成红.网络型病毒与计算机网络安全[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09).

[2]张士波.网络型病毒分析与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J].硅谷,2013(01).

[3]吴泽.浅谈对网络型病毒分析与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的探讨[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3(01).

;

典型的计算机网络攻击武器有哪些?

典型的计算机网络攻击武器主要包括计算机病毒武器(计算机病毒、网络“蠕虫”、“特洛伊木马”病毒程序、逻辑“炸弹”以及计算机“陷阱”等)、微纳米机器人、芯片细菌、黑客、低功率激光器、电力破坏弹药等,也包括可通用于电子战的非核电磁脉冲武器。

计算机病毒主要造成什么的损害?

计算机病毒是一个程序,一段可执行码。就像生物病毒一样,计算机病毒有独特的复制能力。计算机病毒可以很快地蔓

延,又常常难以根除。它们能把自身附着在各种类型的文件上。当文件被复制或从一个用户传送到另一个用户时,它们就随

同文件一起蔓延开来。

c,软件和数据

除复制能力外,某些计算机病毒还有其它一些共同特性:一个被污染的程序能够传送病毒载体。当你看到病毒载体似乎

仅仅表现在文字和图象上时,它们可能也已毁坏了文件、再格式化了你的硬盘驱动或引发了其它类型的灾害。若是病毒并不

寄生于一个污染程序,它仍然能通过占据存贮空间给你带来麻烦,并降低你的计算机的全部性能。

可以从不同角度给出计算机病毒的定义。一种定义是通过磁盘、磁带和网络等作为媒介传播扩散,能“传染” 其他程序

的程序。另一种是能够实现自身复制且借助一定的载体存在的具有潜伏性、传染性和破坏性的程序。还有的定义是一种人为

制造的程序,它通过不同的途径潜伏或寄生在存储媒体(如磁盘、内存)或程序里。当某种条件或时机成熟时,它会自生复制

并传播,使计算机的资源受到不同程序的破坏等等。这些说法在某种意义上借用了生物学病毒的概念,计算机病毒同生物病毒

所相似之处是能够侵入计算机系统和网络,危害正常工作的“病原体”。它能够对计算机系统进行各种破坏,同时能够自我复

制, 具有传染性。

所以, 计算机病毒就是能够通过某种途径潜伏在计算机存储介质(或程序)里, 当达到某种条件时即被激活的具有对计

算机资源进行破坏作用的一组程序或指令集合

计算机病毒主要造成什么的损害

根据病毒特有的算法,病毒可以划分为:

1、伴随型病毒,这一类病毒并不改变文件本身,它们根据算法产生EXE文件的伴随体,具有同样的名字和不同的扩展名(COM),例如:XCOPY.EXE的伴随体是XCOPY.COM。病毒把自身写入COM文件并不改变EXE文件,当DOS加载文件时,伴随体优先被执行到,再由伴随体加载执行原来的EXE文件。蠕虫”型病毒,通过计算机网络传播,不改变文件和资料信息,利用网络从一台机器的内存传播到其它机器的内存,计算网络地址,将自身的病毒通过网络发送。有时它们在系统存在,一般除了内存不占用其它资源。

2. 寄生型病毒 除了伴随和“蠕虫”型,其它病毒均可称为寄生型病毒,它们依附在系统的引导扇区或文件中,通过系统的功能进行传播,按其算法不同可分为:练习型病毒,病毒自身包含错误,不能进行很好的传播,例如一些病毒在调试阶段。

3. 诡秘型病毒 它们一般不直接修改DOS中断和扇区数据,而是通过设备技术和文件缓冲区等DOS内部修改,不易看到资源,使用比较高级的技术。利用DOS空闲的数据区进行工作。

4. 变型病毒(又称幽灵病毒) 这一类病毒使用一个复杂的算法,使自己每传播一份都具有不同的内容和长度。它们一般的作法是一段混有无关指令的解码算法和被变化过的病毒体组成。

按照计算机病毒存在的媒体进行分类:

(1)根据病毒存在的媒体,病毒可以划分为网络病毒,文件病毒,引导型病毒。网络病毒通过计算机网络传播感染网络中的可执行文件,文件病毒感染计算机中的文件(如:COM,EXE,DOC等),引导型病毒感染启动扇区(Boot)和硬盘的系统引导扇区(MBR),还有这三种情况的混合型,例如:多型病毒(文件和引导型)感染文件和引导扇区两种目标,这样的病毒通常都具有复杂的算法,它们使用非常规的办法侵入系统,同时使用了加密和变形算法。

(2)根据病毒传染的方法可分为驻留型病毒和非驻留型病毒,驻留型病毒感染计算机后,把自身的内存驻留部分放在内存(RAM)中,这一部分程序挂接系统调用并合并到操作系统中去,他处于激活状态,一直到关机或重新启动.非驻留型病毒在得到机会激活时并不感染计算机内存,一些病毒在内存中留有小部分,但是并不通过这一部分进行传染,这类病毒也被划分为非驻留型病毒。

(3) 根据病毒破坏的能力可划分为以下几种:

无害型,除了传染时减少磁盘的可用空间外,对系统没有其它影响。

无危险型,这类病毒仅仅是减少内存、显示图像、发出声音及同类音响。危险型,这类病毒在计算机系统操作中造成严重的错误。

非常危险型,这类病毒删除程序、破坏数据、清除系统内存区和操作系统中重要的信息。这些病毒对系统造成的危害,并不是本身的算法中存在危险的调用,而是当它们传染时会引起无法预料的和灾难性的破坏。由病毒引起其它的程序产生的错误也会破坏文件和扇区,这些病毒也按照他们引起的破坏能力划分。一些现在的无害型病毒也可能会对新版的DOS、Windows和其它操作系统造成破坏。例如:在早期的病毒中,有一个“Denzuk”病毒在360K磁盘上很好的工作,不会造成任何破坏,但是在后来的高密度软盘上却能引起大量的数据丢失。

0条大神的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