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数据库泄漏事件
泄露事故统计数字正在逐步下降,但数据仍然面临着由数据库、应用以及终端保护不当所引发的严重风险。
从多个角度来看,2013年的数据泄露趋势已经得到有效扼制,这对于安全行业来说当然是个好消息。不同于过去四到五年,今年的记录当中不再充斥着大型数据库泄露所导致的数以千万计个人身份信息的外流。根据隐私权信息交流中心的调查,本年度公开报道的泄露事故数量及记录在案的泄露事故数量双双呈下降趋势。去年同期,得到确切统计的记录泄露数量已经达到约278万条,漏洞报告则为637份。而在今年,目前为止记录在案的泄露事故约为107万条,漏洞报告则为483份。这充分证明整个安全行业在合规性与安全最佳实践方面所迎来的进步——然而这样的战绩与理想目标相比仍然相去甚远。
在对年初至今的数字进行比较时,我们发现记录在案的泄露事故数量大幅降低了61.7%,然而报告提及的泄露事故数量则仅降低了24.2%。这表明泄露事故仍然快速发生——只不过如今的犯罪活动及违规事件开始逐步扩散而非集中于一点。泄露事件影响范围更小,而且根据安全业内人士的说法,此类恶意活动的目标也更为广泛。现在犯罪分子开始更多地窃取IP或者其它数字资产,由此引发的损失可能比客户记录本身更为严重——同时这也更加难以量化,无法提供头条新闻所必需的统计结果。
通过对今年发生的泄露事故的深入钻研,我们发现安全行业明显仍有大量工作要做。2013年的追踪记录证明,有价值数据库仍然没有受到严格保护与加密、应用程序仍然存在大量安全漏洞、用户们则仍然能够从敏感数据库中下载大量信息并将其保存在缺乏保护的终端当中。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当前安全形势,我们选取了几项最具代表意义的实例,希望各位能够从中吸取可资借鉴的教训。
当事企业: CorporateCarOnline.com
泄露统计: 850,000份记录被盗
事故细节:作为全美最具知名度的专业体育、娱乐外加五百强企业,CorporateCarOnline.com拥有大量用户个人资料、信用卡号码以及其它个人身份信息,然而由于其开发出的全球豪车租赁SaaS数据库解决方案将全部信息以纯文本形式储存,最终导致这一切成为犯罪分子的囊中之物。名单中涉及不少大牌,包括汤姆·汉克斯、汤姆·达施勒以及唐纳德·特朗普等。
经验教训:最重要的教训在于认清这样一个现实:面对极具价值的财务与社会工程信息,攻击者们会爆发出极为可怕的技术能量。根据KrebsOnSecurity.com网站的调查,目前遭遇过违规活动的美国运通卡当中有四分之一为高额度甚至无限额度卡片,而且企业间谍分子或者娱乐小报记者也希望通过这类个人信息挖掘到有价值结论。与此同时,该公司在管理收支账目时完全没有考虑过信息安全性,甚至从未尝试采取任何最基本的加密措施。
当事企业: Adobe
泄露统计: 约三百万个人身份信息、超过1.5亿用户名/密码组合以及来自Adobe Acrobat、ColdFusion、ColdFusion Builder外加其它未说明产品的源代码惨遭窃取。
事故细节: 自最初的违规事件发生之后,接踵而来的更多攻击活动持续了一个多月之久,并最终导致了此次重大事故的发生。目前情况已经明确,Adobe正在努力恢复其失窃的大量登录凭证信息——更令人惊讶的是,连其产品源代码也一并泄露。
经验教训: 通过Adobe遭遇的这一轮震惊世界的攻击活动,我们不仅切身感受到攻击者在企业网络中建立根据地并夺取了整套业务储备控制权后所能带来的损害,同时也应学会在考虑将供应商引入软件供应链之前、考察对方在安全领域营造出了怎样的企业生态。作为此次泄露事故的后续影响,其潜在后果恐怕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无法彻底消除。
当事企业: 美国能源部
泄露统计: 53000位前任及现任能源部员工的个人身份信息遭到窃取
事故细节: 攻击者将矛头指向了DOEInfo——该机构利用ColdFusion所打造的、已经弃之不用的CFO办公室公开访问系统。能源部官员表示,此次泄露事故只限于内部员工的个人身份信息。
经验教训: 我们从中应该吸取两大教训。首先,安装补丁过去是、现在是、未来也将一直是最为重要的安全任务。其次,各机构必须通过重新审视与敏感数据库相对接的系统最大程度减少攻击面,保证只向公众开放必要的网站。
当事企业: Advocate Medical Group
泄露统计: 四百万病人记录遭到窃取
事故细节: 仅仅由于犯罪分子从办公室里偷走了四台由该公司拥有的计算机,最终导致了这起四百万病人记录丢失的事故——公司官方将此称为自2009年卫生部强制要求通告安全事故以来、美国发生过的第二大医疗信息泄露案件。
经验教训: 医疗行业的数据泄露事故在2013年的违规披露名单当中一直占据主导,但这一次的案件造成的影响显然特别恶劣。仅仅由于一台物理计算设备失窃就最终导致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至今的病人记录泄露,这充分暴露了该公司在物理安全、终端安全、加密以及数据保护等各个方面的全线失误。需要强调的是,终端设备被盗与丢失在医疗行业中已经屡见不鲜。现在这些机构可能需要尽快思考终端设备到底能够下载并保存多少来自中央数据库的信息。
短时间内收到一百多条验证码短信,非常恐怖,怎么办?
这种情况的话是非常糟糕的一种情况,你可以打开手机里边的一个设置,然后找到一个骚扰拦截功能打开,然后手机就能把那些进来,短信都拦截掉了,就不会发到你手机了,等这些东西平静,然后你再把这个拦截关掉就可以了。
大数据时代 信息泄露隐患如何防备
大数据时代 信息泄露隐患如何防备
为了解消费者对个人信息被采集以及大数据运用的观点、看法,以及消费者对个人信息保护的期望,哈尔滨、北京等29省市消协(消委会、消保委)以及中国消费者报社,共30家消费维权单位开展了相关网络调查,并发布了《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保护状况调查报告》。调查数据由中国消费网和安全联盟通过网络采集的方式完成。
近三成受访者不知何为“大数据”
“大数据”是一个较新的概念,本次调查发现,对于是否了解“大数据”的概念这个问题,仅有8%的受访者表示比较了解,还有68%的受访者表示略有所知,更有24%的受访者表示“从未听说过”(见图1)。
图1:受访者是否了解“大数据”的概念?
受访者心忧个人数据泄露
虽然对于大多数受访者而言,“大数据”这一概念依然比较陌生,但对于“个人信息在大数据时代是否更容易泄露”这个问题,有76%的受访者给予了肯定的回答,认为“不是”和“说不清”的受访者各占12%(见图2)。
图2:受访者认为个人信息在大数据时代是否更容易泄露?
而对“过去一年中,有没有发现个人信息被泄露”的问题调查中,52%的受访者认为“有”,认为“没有”的受访者约40%,还有8%受访者表示说不清(见图3)。
图3:在过去一年中,受访者有没有发现个人信息被泄露?
仅4成消费者知道智能设备有泄露个人信息隐患
而在“大数据”时代,对个人数据的收集方式更加多样,比如智能手表、运动手环之类的个人穿戴式智能设备,就有将个人健康数据上传到服务器的功能。
调查显示,只有44%的受访者表示知道有这个隐患,还有40%的受访者表示“不知道”,另有16%的受访者表示“说不清”(见图4)。
图4:受访者是否知道个人穿戴式智能设备有泄露个人信息的隐患?
调查还显示,只有20%的受访者表示愿意使用,60%的受访者表示不愿意,还有20%受访者表示说不清(见图5)。
图5:受访者是否愿意使用可能泄露个人信息的智能穿戴设备?
消费者认为个人财务信息最重要
个人信息范围十分广泛,在本轮调查中,将个人信息封为六大类,分别为个人身份类信息,包括姓名、家庭住址、身份证号、工作单位等;个人消费类信息,包括网购记录、线下购物记录、网络浏览记录等;个人通讯类信息,包括手机号码、邮箱地址,短信、QQ、微信等聊天记录;个人财务类信息,包括银行卡号、个人财务状况、网络账号和密码等;个人背景类信息,包括病历、体检记录、学历、工作经历等;个人社会关系类信息,包括家庭成员情况、婚姻情况等。
关于“在大数据时代,哪些个人信息最重要”的调查中, 26%的消费者认为,个人财务信息最重要;其次是个人身份信息,占23%;排在第三的则是个人通讯信息,为18%;第四是个人消费信息,为15%;第五是个人社会关系信息,为11%,最后是个人背景信息,约7%(见图6)。
图6:受访者认为,在大数据时代,哪些个人信息最重要?
而对于“在大数据时代,你被泄露最多的个人信息主要包括”这一问题,消费者的投票显示,泄露最多的是个人通讯信息,达到33%;其次是个人身份信息,为28%;第三是个人消费信息,为20%;个人财务信息有10%,排第四;个人社会关系信息第五,约8%;泄露情况最少的是个人背景信息,约3%(见图7)。
图7:受访者认为,被泄露最多的个人信息是哪些?
消费者认为网站和个人终端APP泄露信息最多
在对于个人信息泄露渠道的调查中,被认为最容易泄露个人信息的是网站,包括电商平台、搜索引擎、门户网站等,占14%;其次是手机、PAD、智能手表、运动手环等个人信息终端上的APP,占13%;第三是汽车行业,如4S店和电信服务商,都达到12%;第四是类似电子邮箱、微信、QQ之类的通讯软件和房地产行业,包括房地产开发商、租房中介公司,达到11%;第五是快递公司,占9%;第六是银行保险业,有8%;第七是医疗、教育、供电供水供气等公共服务业,约5%;认为其他行业的有3%,最少的是包括机票代理、火车票代理在内的航空公司和行政机关,各约1%(见图8)。
图8:消费者认为哪个途径泄露个人信息最多?
消费者呼吁引入惩罚性赔偿机制保护个人信息
在对于“与个人信息相关的大数据应该如何保护”的调查中,得票最高的措施是“对盗窃、倒卖以及不当使用个人信息的企业、个人进行严厉打击”,达到21%;其次是“掌握个人信息的机构、企业必须加强管理”,为19%;第三是“加强宣传教育,全社会要提高个人信息保护意识”,为18%;第四是“采集、使用个人信息时必须得到当事人的同意、许可”和“畅通举报渠道”,都为15%;最后是“个人信息须去除个人身份特征内容”,约13%(见图9)。
图9:受访者认为与个人信息相关的大数据应该如何保护?
而对于“对大数据使用以及个人信息保护立法,你有何建议”的调查中,呼声最高的是“加大惩罚力度,进入惩罚性赔偿制度”,有20%选择了这一项;其次是“要规定个人信息使用者和收益者对个人信息来源进行合法性审查”,有19%;第三是“建立个人信息规范、合理使用的制度,如要求数据采集、利用必须得到当事人授权等”,约17%;第四是“建立举证责任倒置制度”和“对于重大个人信息泄露事件,可提起公益诉讼”,都有16%;最后是“对可识别个人身份、特征的信息必须技术处理”,约13%(见图10)。
图10:对大数据使用以及个人信息保护立法,受访者有何建议?
针对调查结果,30家消费维权单位共同发出如下倡议:
一、要进一步细化个人信息保护的相关法律规定,建立规范合理的个人信息采集使用制度,信息、数据的采集使用必须得到当事人的授权。尽快出台个人信息保护的专门法律,用更完善的立法保护消费者个人信息安全不受侵害。
二、要进一步加大对非法采集使用个人信息行为的惩处力度。明确个人信息保护的责任主体和职能范围,用更严格的执法打击侵犯消费者个人信息安全的不法行为。引入惩罚性赔偿制度,加大非法采集使用消费者个人信息的违法成本。
三、进一步简化司法程序,在有关个人信息保护的民事诉讼中引入举证责任倒置制度,并相机在消费者个人信息司法保护中引入公益诉讼制度,给个人信息权被侵害的消费者提供最大的司法便利。
四、要进一步强化企业自律和消费者自觉。经营者面对个人信息数据可能带来的利益诱惑,要对得起良心,守得住底线。消费者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自觉抵制经营者对个人信息非法采集和使用的行为,一旦发现个人信息被泄露或者被非法使用,及时主动地大胆维权,用更积极的自我防范筑起保护个人信息安全的坚强屏障。
以上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关于大数据时代 信息泄露隐患如何防备的相关内容,更多信息可以关注环球青藤分享更多干货
个人信息泄露很容易造成财产损失吗?
5月16日,有报道显示相关大数据统计分析,得出个人网络财产安全的“蚁溃之堤”——个人信息泄露是90%电信诈骗案件成因。
这意味着,在网络世界中,别人可以通过证明“他是我”,借由“我”的身份“招摇撞骗”,掳走“我”的财产。在安全专家的语系里,这样的产业链条被称为黑产。某安全副总裁陆光明表示,“从产业规模看,2016年底我国网络电子认证市场还不到200亿元,但是黑产的规模已经高达千亿元左右。”
网络可信身份认证该出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确定居民身份证是公民身份管理的可信依据,网络身份验证也需要可信度、权威级相当的可信平台。”中国工程院院士沈昌祥在日前召开的C3安全峰会上表示,网络身份可信验证工作刻不容缓。来源:科技日报
揭秘网购信息泄露全过程,如何避免网购信息不被泄露?
网购信息会泄露,在网购的时候我们应该要保证网络安全的情况之下购买物质。
根据国家的统计发现,由于人们在网上购物导致个人信息泄露造成的经济损失已经达到了805亿元,这个数字是2018年的时候统计的,也就是说现在是2021年了,可能这个经济损失会更高。那为什么我们使用自己的手机在网上购买东西的时候,会造成信息的泄露呢?首先网络是一个非常发达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之中可能会有很多钓鱼的网站,如果点进去这些钓鱼的网站,那我们的个人信息绝对是会泄露的,这是其中一个泄露个人信息的原因。而第2个就是在不安全的网络情况之下,使用网购也会造成个人信息泄露,特别是在一些公共WiFi的情况之下,有一些WiFi是不正常的。还有就是会收到一些不明来电,这些来电可能会假装是你购买物品的商家跟你请求一些个人信息,这时候也不能那么简单的就发给别人。
一、网购信息之所以会泄露,就是因为我们在网购的时候安全防范意识不强。
很多人搞不明白,为什么在自己的手机上面买一个东西,还会造成个人信息泄露呢?在自己的手机买东西,会有很多方面可以造成我们的个人信息泄露,首先就是一些钓鱼网站可能会出一些比较便宜的广告吸引你点进去,但是你成功购买之后却方却说没有效果,结果你填写的全部信息都被别人保存下来了。所以我们在网购的时候一定要去正规的平台里面买东西,一定不要乱点击一些链接。
二、网购信息之所以会泄露,可能是因为你连接了一些不安全的WiFi。
有很多时候在一些地方我们会发现有一些WiFi是免费使用的,也就是说不用密码就可以连接,这些WiFi的安全性是得不到保障的,可能确实有一些人是在钓鱼,如果你连接进去这个WiFi的话,它可能在后台可以看到你这手机预览的一些信息,如果这时候你在网上购物,那基本信息都会被泄露出去,就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三、在网上购物的时候,一定要保证购物环境的安全。
首先就是去一些正规的平台里面购物,第二就是在使用自己的流量网络的情况之下去购物,做到这两点,基本上不会造成个人信息的泄露。
万豪酒店520万客人资料泄露,酒店究竟该如何挽回形象?
即“万豪礼赏”过后万豪酒店又摊上新的大事,将520万个客户的信息泄露,其中包括姓名、身份证号码、家庭住址、银行账号等私密信息,这次不仅会损失公司形象没准日后酒店都很难在业内立足了,如今万豪只能拜托警察尽快破案同时好好安抚客户得到谅解,并且要列出日后对于酒店信息安全的相关决定让客户能够放心的消费居住。
一、安抚客户得到原谅承诺承担一切损失。
近期万豪酒店出现了惊人的信息泄露事件,据统计大概有520万客户的私密信息遭到泄露,随着报道持续登上热搜这一事件也成为时下网民最关注的事情之一,其实这些被泄露信息的客户如今最担心的就是信息泄露后会不会威胁到自己的利益,毕竟这些私密信息在不法分子的手中就是获取利益的手段。
万豪如今最应该做的就是尽全力安抚信息泄露的客户,将事情的原委和他们解释清楚尽可量的得到他们的谅解,最重要的是在解释的过程中要态度诚恳,切记不能推卸责任,在将事情说完后一定要斩钉截铁的承诺如果出现任何利益损害万豪负全责,让客户看到万豪在出现事情后的决心和态度即可。
二、在事情解决后开新闻发布会承认错误并将提升信息安全的等级的情况进行说明。
等到事情过后客户的利益得到了保护,公司的危机也得到了解除后对万豪的考验才真正来临,万豪早在2008年就因为黑客入侵导致5亿客户信息被盗,如今事情再次发生恐会让信赖万豪的消费者产生疑惑,三番五次的信息泄露谁还敢来住?
所以万豪一定要在事情结束后赶紧拿出一个关于日后信息安全的安排,尽可量的详细描述让消费者能够了解到日后来这里住是没有问题也不会再经历这种事情,如果这两件事情万豪没有处理好那就等着关门大吉吧~
0条大神的评论